北辰区京杭大运河周边文化遗产情况

    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于2009年正式启动,涉及8省市,35个城市,全长1794公里。大运河天津境内的北运河北起武清区木厂闸,南至静海县九宣闸,流经武清、北辰、南开、红桥、河北、西青、静海7个区县。北辰区境内的大运河全长约20.5公里,分别流经天穆镇、北仓镇、双街镇3个镇。


一、不可移动文物
    在我区的大运河两岸散落分布着一些不可移动文物,他们沉积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我区重要的历史文化资源。
1、天穆村清真南寺
    天穆村清真南寺,坐落于天穆村南,距北运河约300米,始建于清代咸丰四年(1854),几经损毁重建,是天津市古老清真寺之一,在宗教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属于北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遗产。
2、天穆村清真北寺
    天穆村清真北寺,位于天穆村西北,距北运河约100余米,明永乐二年始建后多次翻修扩建成为现今格局。建筑为明清古建造型,宏伟壮观,精美独特,古朴庄重,在天津市建筑群独树一帜。始建年代较早该寺为天津市古老清真寺之一,在宗教活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属于北运河沿线重要的文化遗产。
3、桃花寺遗址
    桃花寺遗址位于北仓镇桃花寺村东,距北运河西岸约30米。相传桃花寺原名观音寺,始建年代不详,后损毁,于明隆庆二年(1568)重建桃花口大寺,香火旺盛,后几经损毁翻修,现寺庙面貌无存,仅存古槐4株,地表有青砖裸露。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沿运河南巡回銮,正直桃花盛开,在此题词调寄《点绛唇·再见桃花》一首,从此桃花寺声名大振,游人如织,成为津门一景。
4、黄金祥故居
    黄金祥故居位于北仓镇王秦庄村东,距北运河约100米。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翌年秋落成。庭院宽阔,四合院布局,体现出的民国时期民居建筑风格的突出特点,历史沉淀浓厚,堪称近代民居之典范。
5、屈家店水利枢纽工程
    屈家店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北仓镇屈店村东北侧永定河尾闾与北运河交汇处。该枢纽始建于1930年,包括北运河节制闸、新引河进洪闸和永定新河进洪闸是天津市北部的重要防洪工程,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一些国际友人曾多次到这里视察、参观,是我区近现代重要史迹。
6、直隶北运河界碑
    直隶北运河界碑位于北辰区双街镇小街村,大运河北辰段与武清段交界处,河东岸堤坡上。清雍正九年(1731)天津州(原天津卫)升州为府,作为界标竖立此碑。界碑高1.2米,宽0.15米,厚0.1米,由整块的青砖雕刻而成。虽饱经风雨侵蚀,但碑体上面的“直隶北运河碑”几个字仍清晰可辨。作为直隶时期北运河的界标存在至今,有着深刻的历史意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北辰区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目前,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9个,共计18个。其中,有12个项目分布于运河沿岸各村。
1、霍家嘴平音法鼓
    霍家嘴平音法鼓始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6年),距今已有160余年的历史,原为庙中“娘娘出巡”随驾进香礼仪的半副銮驾,是运河畔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皇会队伍。平音法鼓出会时,服饰特色鲜明,会具古朴高雅、舞姿威风八面、音韵喜庆祥和,让人们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2、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
    闫记酱制品制作技艺传承百年,其酱制品在我区北运河边的天穆食品街独树一帜,在华北地区都享有盛誉,成为天穆地区独具特色的一块金字招牌。
3、穆氏传统戏法
    穆氏传统戏法是由戏法大师穆文庆在20世纪20年代末创建的,它继承了民间戏法的特色,具有中国戏法武活“胆、剑”;文活“豆、环”等绝技,现仍在北辰区运河两岸流传。
4、刘园祥音法鼓
    刘园祥音法鼓建于清道光年间,是北运河畔一道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皇会队伍,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5、赵堡太极拳
    赵堡太极拳在20世纪中期传到北运河畔刘园村人王继中。王继中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修、推广赵堡太极拳,在扬我国威、提高民族素质方面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6、北仓虫八 蜡庙小车会
    北仓虫八 蜡庙小车会成立于清光绪年间,有100余年的历史,至今仍保留着原汁原味的传统表演风格,每逢春节、元宵节均为运河两岸村民演出。
7、北仓少练老会
    北仓少练老会起源于位于北运河畔的北仓村,创立于明末清初,距今三百余年,历经十代传承至今。
8、北仓随驾狮子
    北仓随驾狮子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北辰区久负盛名的一道传统皇会,距今已有200余年历史,经历了10代传承至今。
9、王秦庄同议高跷
    王秦庄同议高跷会始建于1912年,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地处北运河南岸,每年农闲时节,人们敲锣打鼓蹦、跳、扭,踩高跷进行排练演出,庆贺五谷年丰,来年风调雨顺,祝福全社会平安、吉庆,迎接年、节盛会,传承至今。
10、王秦庄少林功力拳
    王秦庄少林功力拳发源于北运河畔,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通过形体动作展示健与美、动与静,不但能够强健体魄,且在民俗学、武功技艺文化交流等方面都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11、双街鲍式八极拳
    八极拳宗师鲍友声之子鲍雅齐老师携其师兄弟在我区双街镇双街村运河畔开展八极拳的普及与传播,双街村鲍氏八极拳是中华武术种类中的一朵奇葩,各套路的拳谱完整的传承至今。
12、上蒲口同乐高跷
    上蒲口同乐高跷起源于嘉庆21年(1816), 同乐高跷会创办于道光十四年(1834),距今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当年道光皇帝坐船经北运河到南方私访路过此地,在上蒲口村观看了高跷会的演出,当场传下御言:“与民同乐”,故名为“同乐”高跷会,并相传至今。

三、古树名木
    在大运河北辰段沿岸,分布有部分古树名木,见证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是大运河重要的历史环境。
1、阎街古槐
    阎街古槐位于天穆镇阎街村东,距北运河约300米。迄今树龄600余年,为明代建“药王庙”时所植。该树中空,可容两人,现仅靠10多厘米厚的树皮生长。
2、上蒲口夫妻树
    上蒲口夫妻树位于双街镇上蒲口村北运河右堤,为两株树龄100年以上的毛白杨,两株均高20米,相距3米,东西并列,被称为“夫妻树”。
    大运河周边的不可移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古树名木等文化资源沉积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未来的规划和建设中要加强保护,合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