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定海:期待未来的精彩

       编者按:本文由金定海(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学院奖评委会主席)写于2009年6月,述说了评委的感慨和对同学们的建议。
 

    参加评审,写评语是必做的功课。但是,当你面对浩瀚如海的作品,真的要对作品说出个子丑寅卯来,也是很不容易的事!

    时隔二十多天,大赛的作品在记忆的坐标上就显出了高下!有些作品远去了,太多的作品好像就没有见过一般;但是还有一些作品却犹在眼前,挥之不去,甚而连色彩、声音、文字、布局等细节都能一一复现。“远”与“近”的差异,不一定说明策略与创意的深浅,但能勾勒出了作品表现和影响的深浅。

    要知道,评委也是受众,不能影响评委,那作品只能归于落寞一途。就评委的工作紧张而言,他们基本上是一伙“饕餮之徒”。他们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量的作业,其心力和体力的付出,不必言说了,谁让他们当评委的?

    问题是评委的倾心付出,仍可能招来抹杀创意的骂名!即便他们目光如炬、思绪如电、手眼如梭,良心放中间,也不可能完全避免心神怠惰或一不小心看走眼的尴尬!说实话,16000多件作品看下来,评判的标准早已经内化为评委们的心智感觉了,一般好的作品,我相信是不会漏掉的。

    创作的评审,总是见仁见智的。在反反复复的争辩讨论中,评委的共识和标准也是明确的,一是实效性,二是原创性,三是低成本性。

    纵观本届大赛,学生的成长是令人欣喜的。最突出的印象是学生对于实战的理解、对于执行完整性的理解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改变了学生创作走不出校门的问题。另外,在创意表现上,学生在技术的把握上也有很大的提升,过去那种下载网上图片加上一句不痛不痒的广告语的做法少了许多。这说明中国广告教育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值得推崇!

    当然,问题依然存在。从整体上看,有两类作品容易失败:

    一类是过于钻牛角尖的作品。有的学生低头画圈,执于一端,自以为发现了创意新大陆,但是在全国的平台上,明显缺乏竞争力,或顾此失彼,或创意元素的雷同,或丧失策略,不一而足。

    另一类是视觉传达力弱的作品。这类作品画面粗糙,字体也没有设计,布局凌乱,不符合视觉规律,什么都想要,不会做减法,结果,涵意变得难以捉摸。更有甚者,以丑为美,以酷为上,以恶心为独创,破坏了视觉美感,最终淘汰出局。

    成功,可以收获鲜花和掌声,那只是极少数作品的命运。

    更多的作品既没有鲜花也没有掌声,它们更需要鼓励和支持,希望把鲜花和掌声分一点给它们,让它们得到更多的鼓励和自信!明年的大赛或许就有它们呈现的精彩!